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之我见
2013年12月18日 14:54 作者:马天凤马天凤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高宏店中学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200
摘要:童话独特的艺术特征十分符合小学生爱幻想、爱思考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认识到童话的审美功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着重发挥童话的本体功能,注重小学生审美素养、想象力的培养,提高童话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和形象、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爱幻想、好奇心强天性,不仅可愉悦小学生心灵、开启学生想象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可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童话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基本教学目标不明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着重发挥童话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健全学生人格,但在目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受教育” 和“有用处”作为童话教学和学习的基本目标,将学生审美素养、想象力的培养放到次要地位。
2. 忽略童话文体特征
童话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其本体功能是“审美”, 但目前的教学中,多数的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而认为童话的本体功能是“教育”,这一错误的认识也是导致童话基本教学目标偏差的直接原因。在这种认识下,对于童话教学教师仍是采取与其他文本教学一样的教学方法,走传统的“学习字词——认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教学之路,单调的教学中童话的美感被破坏,学生学习的激情也丧失殆尽。
3. 缺乏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审美经验,在面对文本时难以把握文字的内涵,难以像成年人一样通过再造想象将文字描述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蹲”下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儿童能够理解的形式进行教学, 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视角看待事物,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学习。
二、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的措施
1. 减轻教学道德训诫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多是认知类童话,童话教学大多较侧重对学生道德的训诫,目的是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的某个道理, 或是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们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这些属于理性思考,而小学生们尚不具备完善的理性思考,如果过早地向他们灌输这些思想,很容易压制孩子们的天性。如《蚂蚁和蝈蝈》这篇童话的教学中心是在赞扬蚂蚁的热爱劳动, 批评蝈蝈的懒惰;一旦童话教学偏于训诫,便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在讲授《蚂蚁和蝈蝈》时,在讲解整个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但在开始对故事蚂蚁和蝈蝈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评判高下的时候,学生明显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弱化童话内容的教育性,积极的为学生讲解一些满童趣和童话美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也要注意发挥出童话的审美功能。
2. 积极拓展童话形象
童话形象可以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是作者利用拟人化手法将各种事物人格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童话形象大多都是拟人体的童话形象,例如《猴子种果树》、《小动物过冬》等,但超人体童话却基本没有涉及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童话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即是幻想,利用童话的这一特征可很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超人体童话形象是由作家想象出来的,大多具有超自然的、创造奇迹的能力,通过学习这些童话,学生们的想象力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适当引进国外童话
目前的童话教材中,国外的童话较少,受到教材具体内容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大多都是中国的一些童话故事,优秀的外国童话少之又少。但是,只对本国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解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造成一定的局限性,而与世界童话相比, 我国的童话仍存较多的不足之处,外国童话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在实际的童话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介绍一些外国童话故事。笔者曾经在教学的时候将格林童话中的《母狼高司普和狐狸》的故事介绍给学生,因为与教材中常见的东方童话在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所以从故事的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的吸引。故事的讲述过程带给学生十分新奇的体验,而在故事结束之后,仍能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中母狼命运的无尽猜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创设童话教学情境
实践活动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开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创设情景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童话内涵,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如在《青蛙看海》教学中,青蛙跟着松鼠跳过了很多台阶,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在此戛然而止。笔者此时提出“青蛙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它和松鼠会有怎样的对话呢?”的问题,并组织设计小游戏的活动,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结语: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拓展童话形象,丰富童话教学内容,着重发挥童话的审美功能和价值,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小学生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彬彬.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3,(10):28-28.
[2] 胡丽芳.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姜瑛.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2.
[4] 陆兴学.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 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2012,(94):13.
[5] 韩克霜. 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