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益尝试

    2013年11月07日 16:26 作者:柳艳秋

    柳艳秋

    (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高三数学,江苏  张家港  215621) 

    摘  要:高中数学跟小学和初中数学是有区别的,小学和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注重基础,但是高中数学更加注重的是思维的发散,需要学生自己思考。高中数学虽然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进行发散的,但是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就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因

    (一)学生学习能力有层次

    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可能会完全同步。再加上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会不同,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1】。

    (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需要

    学生成绩的分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最大的学习支持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重点。如果采用一个适合中等学生的教学标准,对于上等学生会嫌慢,但是差等生会觉得太快,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分层次教学才是能够将教学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手段。

    (三)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分层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能力.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在自己的层次上面有所发展,如果教师一味的偏向层次较好的学生,那么层次差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分层教学是新教学大纲要求的必要措施.

    二、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一)面向全体学生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把重点放在下层生的身上,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能够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题型的解答上。比如说要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用初中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来解决,具体的解题方法是:先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整理成为最普通的形式,也就是ax2+bx+c>0或者是ax2+bx+c<0,然后把不等式左边的三个项目进行因式分解,根据正负数乘法定律,把等式左边的项目化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最后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的解。例如:解不等式   x2+12>7x

         首先将不等式转化成标准形式即:x2-7x+12>0

                           因式分解为(x-3)(x-4)>0

        方程x2-7x+12=0的解为 

    得原不等式x2-7x+12>0的解集是{x|x<3或x>4}

    这样的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原有的水平,还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二)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应该秉着提高下层生,发展中层生的原则来进行教学活动,还是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在引导学生用因式分解的方法阶梯之后,就要导入课时的重点,重点教学生们用二次函数图像解答不等式。

    解题方法是:设a>0, 是方程a +b +c=0的根,并且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如下所示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将学生的思维从初中逐渐过渡到高中,不仅提高了基础较差学生的能力,也让中层生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苏教版高一数学教材中例题:解不等式3x2-6x+2<0

                        因为⊿>0,所以方程式3x2-6x+2=0的根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  :

    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题型的解法,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且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够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之间的层次不同,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是教师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层次较好的学生带领层次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将他的解题思路讲解给层次较差的学生听,学生会更快的理解.还可以将层较好的学生放在一起,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和方法,这样培养他们多样解题的思路.

    三、课外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课外作业分层布置

    分层教学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该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完成难度较低的题目,对于中层的学生可以完成正常课时中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这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不能是公开的,不能因此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批改作业之后就要将学生下一次作业的内容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学生能够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迅速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分层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组织课外学习小组,并有所分层,层次不同的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老师给出的指导也是不同的.要充分的发挥学习小组的自主性,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更进一步.

    (三)理想与目标分层教育与引航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就像高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在高考中能够解决难题,争取高分,考上名牌大学,但是低层次的学生的目标就是保证容易的题目不会出错,尽量拿到所有会做题目的分数,获得能力范围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有所分层,不能让学生觉得目标很遥远,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             总结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最为紧张的一段时间,学生所学的内容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也非常多,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紧跟着教师的步伐去学习课程要求的内容,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因为分层次教学而过度骄傲或者是信心不足,要正确的利用分层次教学的资源,努力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向更高一层的班级迈进。

     

    参考文献

    [1]倪用心,陈俊伟.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原因[J].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林子菊,江齐中.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俊卿,李鹤林.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

    [4]蒋启忠,宋子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外措施[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