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效的课堂怎样创建?这是每位教师所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线教师最欠缺的并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历史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必做的功课。“教学案”情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教体变为导体,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当然,这是一个完美想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学活动。下面就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做简单概括: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首先,认真备课,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怎样在课堂上恰当地处理基本知识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基础知识呢?更对于每课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过分的强调了新课程,教师对后两者特别注意,而对“知识和能力”不敢过度深化,似乎害怕过分强调就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了。而事实上,只有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学目标就显的非常重要。
其次,整合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功能和特长,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局限性。如使用讲授法就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的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在历史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要改变课堂上不和谐的因素,让课堂变得和谐起来,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紧紧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所谓“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先学”基础上,就不会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实践、相互学习;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全面检测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按照教师的训练指导要求所进行的进一步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像基础知识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在编写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课上检查。从而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也可以加入一些史实小故事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创新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题可以以问题的方当堂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训练题的设计,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在完成这一部分时,注意异组间的交换批阅,小组长收发学案,公布所批学案的等级,并发动组员对错误进行纠正改错,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弊的现象,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可以在课堂上用总结的形式出现。多少年来都是先“教”,后“学”,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就明确地规定要先“学”,以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以自主学习为主,而“教”为次,合作学习为次,摆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难题,有效地把国家课程转为校本课程,并当堂教 好校本课程,达到教学目标。
再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知识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人为本
新课改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传统要我学,为我要学,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那么课堂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要教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书本,批判人类的知识成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既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本质体现。“不破不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像已经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得很远的郭思乐的升本教育、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不论他们的模式怎样,个性如何,无不是在课堂“高效”上下功夫,终究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主要是靠课堂来实现的。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打造高效课堂。只有教师善于吸纳革新,不求贪多,但求实效,不为教而教;只有培养新时代学生学习品格,不为学而学,我们的高效课堂就会在我们身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是我们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