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人格的形成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质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主流教学手段,相信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教学也能够获得迅速发展,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前进。本文将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伴随着课程改革提出的高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要打破过去纯理论式的授课,发挥教育的作用,真正作用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到来将颠覆师生的课堂地位,学生从课堂上的“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将进一步加深,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一)学困生将因此受益
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难免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和后进生,他们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很难跟上整体的教学进度。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对他们进行指导,这也导致了他们积压了更多的问题,最终放弃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也将在小组中获得他人的带动和影响,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
(二)学生将学会倾听和尊重
小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打打闹闹,尤其是在品德与社会这样一门在他们的眼中并不“重要的”学科教学中,更是常常交头接耳,听课效果较差。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习惯。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每个人都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要使自己的想法能够顺利表达并获得他人的倾听,就必须首先在他人发言时做到尊重。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品德与社会这样一门学科来说,掌握知识点并获得解题能力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使他们真正获得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一味想他们灌输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讲为主变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索,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作小组要科学搭配,让学生能合作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想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小组人数以4――6 人为宜,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水平、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当然,小组成员还应该是动态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时,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明确的分工。要有组长(组织活动)、记录员(记录讨论情况、统计分数)、汇报员(汇报小组活动情况)、纪律委员(监控讨论时的纪律)、学习委员(帮扶组内学困生)。
(二)合作问题要引起兴趣,让学生想合作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就可以了;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但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难易度,要有挑战性,激发学生想合作。例如:在教学《科学技术真神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习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单: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每组同学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1.科学技术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能观察感受得到吗?
2.比较分析传统的柴灶做饭与电饭锅做饭,河边洗衣服与洗衣机洗衣服的利与弊。
学习单一出,课堂讨论热烈,学生创新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过程要适时指导,让学生会合作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领学生学会合作。在巡视时要主动参与其中,用心去融入孩子,感受孩子,了解孩子合作的生成点,及时调控与处理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展开。
例如:教学《传媒家族》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的学习单:
分组合作学习,认真分析画面中人物的不同对白展开讨论交流:
看电视好还是看书报好呢?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在小组交流中,一些孩子异常兴奋,有些说:“看书报好,看电视会影响视力,浪费时间。”有些说:“看电视好,有场景,有人物,生动有趣,容易接受。”这时,我走到一小组面前,问:
“看电视能不能像看书报一样,随时拿到哪里都可以看呢?如坐在大树下看,旅游带着去看?”学生一下子感到看书报很方便。
我又问:“看书报能不能听到人物对话的声音呢?”这时,学生一下子又感到看电视生动,看电视好。通过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利弊,我们要学会合理选择,特别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合理安排好看电视的时间,不要沉迷于电视[2]。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
教学中,教师和同学的正确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以往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两大问题:一是偏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主要应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通过评价端正学生的合作态度、改善合作方法、提高参与程度。同时,教师还要正面表扬和激励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竞赛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表述自己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在合作交流中促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真正做到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黄良清.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受益——谈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合作学习[J]. 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2015(2):14-14.
[2]郑宾.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