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涵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提出,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关注着每位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及发展,其教学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挖掘课程价值,全面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广大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任务从落实“双基”到围绕“三维目标”,再到培养“核心素养”,彰显着语文教学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的转变。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指向了人的终生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享语文学习过程,从而大幅提高学习能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语感、阅读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奠定必要的基础;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言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能够真正引领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全面优化教学体系,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改进,提升语文课程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在课程中学会积累
(一)通过诵读学习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承担着积累语言的重任,学生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语言材料,语言规范的累积。在这一积累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在诵读中熟悉与掌握语言技能是一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识文断字能力,还可以在对作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依据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富有个性化的作品朗读。在这一引导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自由的诵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段落,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对文章的诵读中,有的学生喜欢彩虹,就掌握了“五彩缤纷”这一词语,有的同学能够鉴赏优美的词句,比如说“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一习得性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语言累积的过程,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自身修养。
(二)在背诵内化中积累知识语感
背诵是学生知识内化,语言强化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员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内化环节的引导。如何让背诵转化为切实的知识内化与掌握,就需要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切切实实地背诵下来,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感,了解名家著作的优秀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比如说,贺知章的优秀作品《咏柳》就通过运用比喻与想象,以柳树为依托借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该作品的多次朗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背诵的程度,进而积累语言规范与知识特点。在教学拓展环节,老师也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背诵,对内化后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地运用,当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也可以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与改善。
四、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宗旨,不断优化理念认识,改进方法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日常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较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面对这一教学情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其关键内容。比如说在学习《花的勇气》一文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花朵,在视频,图片的展示中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花朵为什么会有勇气的质疑,教学人员带着学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感悟生命就意味着勇气的主旨。在这一基础上,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度的探索,比如:你还从哪些事物中感悟到勇气?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之初,让学生质疑,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二)在独特体验中升华情感
阅读是一件有关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建立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比如说,在学习课文《桂花雨》时,学生需要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段落主旨概括,同时,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依据文章内容提炼观点,详细记录下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思维引导之后,老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分享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思维差异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理解与感受,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间不同的体验得到交流与表达,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与知识技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呈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该阶段课程教学工作的重点。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需要善于通过朗诵,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搭建知识体系,并且在实践训练中获得提升与改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魏微. 小学语文教学法[M]. 济南:齐鲁书社,2010.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充县金泉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