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市政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发突出。合理地开展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和设计工作,不仅是城市合理规划的内在要求,也是市政道路基本价值功能的体现。由于市政道路设计涉及的内容较多,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统筹规划的思想,结合人们日常出行需要以及不同道路区域功能展开合理设计,从而减少道路拥挤状况,使道路的使用功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要贯彻人性化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要求,使道路设计更贴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应用中具体的表现形式,作为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包含盲道布局设计、坡道类型和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设计等内容。
要想充分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和关注,应做好盲道、坡道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如果在实际设计中,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后期管理不到位,将会给设计效果带来直接影响。除此之外,盲道地砖使用中时常会发生松动等状况,后期使用也会出现被当作停车位的现象,这样不仅给盲道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也会给残疾人日常出行留下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把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应用其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道路中盲道设计要求。在盲道材料选择过程中,应该保证可以具体区分,展现盲道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尤其是做好连贯性设计工作,不可出现被当作停车位等状况,在端头位置设有石坡道,更好地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化要求。
非机动车道设计
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侧重于降低降雨、烈日、雨雪等不利自然条件对非机动车的影响。我国城市道路通常采用横坡排水的形式,降雨期间道路中央机动车道上的降水将通过路面坡度逐步向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排放,一旦道路出现排水不畅,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势必会飞溅大量的水花,泼洒到非机动车道上。针对这一情况,可适当增加非机动车隔离带的宽度,并在隔离带中种植枝叶浓密的绿篱植物,从而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可沿着机非分隔带设置雨水收集口,来提前收集机动车道上产生地表径流。部分路面较宽的城市快速路,可利用分隔带建设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进一步起到消纳地表径流、减少雨水飞溅的目的。
非机动车由于缺乏遮阳设备,如其在道路交叉口等候红绿灯期间被烈日暴晒,极易造成驾驶员中暑,部分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夏季烈日暴晒下少数非机动车驾驶人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而悍然采取了“闯红灯”的违法手段。为此,可在非机动车的道口设置遮阳棚,部分有条件的区域还可在遮阳棚中架设喷雾装置,进而起到降低等候区环境温度的作用。在道路交叉口由于机动车需要一定的转弯半径才能完成转向,而在转向的过程中车辆的反光镜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车辆体积越大则盲区越大,这便给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内的车辆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大量实践测算,在非机动车道口前方采用塑料反光柱围合成一片机动车转弯导向区,即能够提醒转向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超越安全线,又可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由于非机动车上夜间照明设备相对薄弱,而道路两侧的路灯所提供的光线往往会被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所遮挡,为了保证非机动车道在夜间具有充足的照明,可定期对道路两侧的行道树进行疏枝和修剪。同时,在选择行道树时可选择分枝点较高且树形高大挺拔的树种,进一步减轻其对于路灯照明的影响。考虑植物茂密的枝叶在炎炎夏日具有良好的遮光作用,而冬季的暖阳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故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落叶树种作为行道树。
交叉口设计技术
(1)要科学控制好道路交叉口展宽段宽度。针对一些中小型城市,在设置其道路交叉口期间,要严格按照规划来控制其交叉口宽度;要在施工图纸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其交叉口车道数量问题,应当及时同交通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确保路口直行车道数量不少于上游车道数量即可。否则建设宽度过大的路口,会导致行人步行过街难度增大,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要做好安全岛设置工作。首先,对于道路中的三岔路口不宜设置大型安全岛,只需要考虑到行人过街即可;对于四路及以上的交叉路口,在设计安全岛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量和行车轨迹等问题。除此之外,道路当中应当多修建二块板与四块板样式,在中央绿化带区域修建,从而不会占用行道空间,还能起到良好的绿化美观效果。
(3)注重交叉口标线设计。现阶段我国交叉口标线设计太过简单,不利于发挥其引导性功能。可以借鉴德国的交叉口设计方式,保证每个行驶方向都具备标线指引,确保全部车辆可以根据规定轨迹行驶。对于非机动车道,需要使用不同色彩予以引导,确保交叉口范围内交通合理有序,尽量减少路口交通冲突点。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凸显城市风貌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道路设计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展开综合设计,并始终贯彻人性化设计理念,增强道路使用功能,对车行道和人行道区域要进行合理划分,减轻交通拥堵的情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环境功能,做好道路两旁景观设计,美化城市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当地城市化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唐淼.城市道路系统复合通道可行性研究[J].交通与运输,(增刊1):11-13,
胡大江文/图,于伟云文/图.浅谈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探索[J].道路交通管理,2020(1):
潘海啸.中国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与未来[J].交通与运输,(增刊1):178-182,
李媛.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