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让小学数学走近生活

    2017年2月24日 14:02 作者:倪泰镅

    倪泰镅

    (金平金河镇太阳寨小学云南红河661500)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

    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走近;生活

    小学数学不会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而产生作用,也不能

    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如何

    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现实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

    和交融,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学数学中

    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些问

    题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中要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一、依据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

    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学

    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叫学生先自己

    试着自制一个圆柱,圆锥,等底等高。还准备一些沙子,当然不

    是那么准确,这样学生就问,“老师做这些干什么?”学生感到

    很好奇,明天就知道了,这样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等待着,期

    盼着。第二天同学们都高兴地说:“老师,我们都准备好了,要

    做什么呢?”想知道吗?同学们肯定的回答:“想。”我们经常会

    看到堆放的沙子、石子、稻谷等等,它们都是不规则的,你们能

    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教师引导,引导大家动手操作,推导圆

    锥体积计算公式,把圆锥里的沙倒入圆柱,要倒三次才能把圆

    柱装满,同学们通过反复实践,便得出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圆柱

    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sh,反过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三倍,V=sh。但是教师必须强调,只有在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

    的情况下才能这么说。如果不等底也不等高,会有什么情况发

    生呢?同学们下去研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

    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都比较熟悉的现实

    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

    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

    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

    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他

    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教学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一个

    同学做售货员,另外的一个同学去买东西,买东西的同学用五

    元钱买1.50 元的东西应该找回多少钱?找回的钱可以换成几

    张一元、几张五角的,一元钱可以换成几张五角的,几张一角

    的,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既学会了知识,也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的身影存在于生活

    的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

    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例如,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

    组,在共享中倍增。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 元/

    个,排球50 元/ 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 个排球和

    6 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

    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

    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

    (2)(95+50)×4+95×2;(3)(95+50)×6-50×2,通过“课堂

    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

    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

    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

    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

    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

    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如阳光小学六年级组织去公园游玩。全班共有学生38

    人,老师2 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 元,学生每人

    15 元,团体30 人以上每人20 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

    好的购票方案,怎样购票才合算,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

    不同的设计方案:全买团体票:(38+2)×20=800 元。不买团体

    票:2×30+38×15=630 元。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32×

    20+(40-32)×15=760 元。通过不同的方案比较,从而使学生意

    识到应用数学知识还可以理财。

    在讲授“表面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

    业,请大家帮张大妈算一算,张大妈想要把她家的客厅重新粉

    刷一遍,需要准备多少钱。客厅长8 米,宽5 米,高3 米,每平

    方米9.50 元。以后同学们长大了,当了建筑老板就要会算,怎

    样做才能既保证质量又能赚到钱,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

    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

    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

    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

    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又

    回到生活中去,让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策略必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习的数学变得通

    俗、有趣、生动、有灵性,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雪燕.引生活之源活数学之水———谈小学“生活数学”的构

    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8).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