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试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年7月07日 17:17 作者:吴 刚吴 刚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诗一般的真理。“发现”,是指经过调查了解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者规律。可见,发现的前提是有“了解”,“了解”的前提是看了又看,在辅以询问、思考,才算认真观察。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可写素材。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如何“打开窗户”呈现“美”便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有方法、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并让他们自觉地、快乐地参与到“沸腾的生活”中来。
一、在习作前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
小学生,尤其是习作起步的中年级学生,意志的内控力不强。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自觉地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明确的观察任务、中心和范围的去观察就会“走马观花”,甚至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每次观察前都应该明确观察任务,定向指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要学生习作《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班级的知识智力竞赛,各种形式的比赛,或到校内外游览……活动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清楚整个活动的过程,观察活动中人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用笔记下来,为写好习作作好准备。活动中,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观察便会仔细起来。活动后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出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美”的文章来。
二、在习作中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培养观察的兴趣
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
1、从玩中激发观察的兴趣。从孩子喜欢的“事” 或“物”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有一阵子学生们都热衷于玩“悠悠球”,我就仔细的观察几个学生玩,发现有些学生玩的很有技巧,动作优美娴熟,而有些学生的却只能古板的拉拉而已。我发现这里有文章可做,是个培养观察能力的好时机。于是指导学生们向××× 学习,并表扬他玩得好,特别强调他动作优美,技术高超,时间长等等。下课后我发现,有许多学生便站到他旁边仔细观察起来,还有边看边模仿的,边看边讨论的,边看边问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紧接着布置《我会》为题的习作,注意写一种你会的游戏活动。学生下笔的时候奋笔疾书,有观察做铺垫,写起来便滔滔不绝了。
2、在活动中激发观察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 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班干演讲”,“成语接龙”等。四年级上学期,要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要求,在学完《听泉》之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学校》的习作。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 的校园的印象,让每个人都以导游的角色来给带领来宾参观学校的活动,并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观察路线图,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制定的原因。最后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插叙某个地点曾经开展多的有意义活动等等,选出优胜者以导游身份带领全班师生“游览” 学校。课下学生们行动起来,走遍校园去选景,定路线, 了解学校历史,还真像个小导游。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边走边试着讲。习作时学生们便把“美”一篇篇的呈现在我的面前了。
三、习作教学过程中逐步教会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我们应该有准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1、有序观察。人在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亦如此。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一定的序。因此要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我认为小学可以教授三种方法:一是方位顺序,如观察一幅画或教室,既可以从上到下,又可以从前到后,还可以从中间到四周;二是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如观察小白兔,就可按“总印象——头—身子—尾巴—腿”的顺序;三是以时间为序,如观察树木,可按“春夏秋冬” 四季的顺序去观察。通过指导让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56 57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年第6 期
有序,习作起来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2、侧重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从众多“人”、“事”、“物”中找到主要的,从而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观察。在写活动的文章时,往往看到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这些人都会说话;满眼看去,会有很多很多的“物”。要能去粗取精。就拿“运动”会来说,重点写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就要重点观察运动员的一言一行了,那观众和裁判员, 或者场地工作人员就应该是次要的,是用于辅佐主要的。围绕中心有侧重的观察对学生写好习作是重要的。
3、细微观察。小学生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细,只注意大概,忽视细微之处,所以要教给他们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中可利用教材内容,训练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如《莫泊桑拜师》一课,莫泊桑每天都观察门前的马车,长了便觉得“没什么好写了”,在一无所获万般无奈之后老师所说的“富丽堂皇的马车和装饰简陋的马车……”使学生从中学到深入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4、联想观察。将观察与联想相结合起来。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诱发得当,联想与观察就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就会有神了。在一次习作指导课上,我一开始请同学们看我的一个动作:我拿着一根写了一半的白色六棱粉笔轻轻的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来观察并且写一句或一段话。大多数学生写到:“老师请洁白的粉笔轻轻地放在讲台上。”我指导到:“再仔细看看,你能想到什么吗?那样写写会是多么感人啊!”几分钟后就有学生写到:“我看见老师用沾满粉笔灰的手拿着那根已经写了一半的粉笔,轻轻地放在讲台上。粉笔上那样洁白无暇,我看着那只被写了一半的白粉笔,想到我亲爱的老师,辛辛苦苦教育我们半辈子了,多么不容易啊,写过的粉笔灰留在老师渐渐苍老的手指上,看着老师的手,我想说:‘老师,您辛苦了,放下粉笔,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指导得当,就能让想象在观察后插上的翅会飞得很远很远。长此训练,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丰满、具体而生动。
5、长期观察。要想让学生认识一种事物的特点, 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仅凭短时间观察是不行的,我注意引导学生做到长期性连续性的观察。如让学生写好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学期初就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时间长达两个月。由于学生做到了长期观察,因此, 他们写的《有趣的小猫》《可爱的小白兔》《美丽的树林》《放学时候》等习作,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
四、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仅仅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了观察的方法,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着手:
1、勤于练笔,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在“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早年拜师福楼拜门下,针对文章不生动的问题时,福楼拜就指导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把每天家门口看到的马车经过的情景,都详详细细地长期的记录下来。长此以往的训练使得莫泊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终于写出了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代大师。其中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长期的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要在日常多观察,写观察日记。首先是要仔细的看,然后是写下来。当然没有观察自然就无从下笔,何况每天都观察马车经过,不仔细的观察,不动脑筋的观察,便写不出什么东西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在一定时间段里就观察一个对象,不怕其简单、平淡,只要去观察,总会发现出新的东西来,“发现美”来。
2、持之以恒。这里的“恒”不光是学生的坚持,也有教师的坚持。就学生方面来说就是要长时间坚持阅读和写作。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方面要坚持指导,坚持批阅,坚持讲评,这样不断给学生以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增高,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篇,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相信学生总能发现更多的东西来,久而久之,“美”就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呈现在学生的笔下。而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观察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学生要勤于观察,有恒心,长期坚持观察,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观察的动力, 直到养成习惯。正如契诃夫所说:“要把自已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为第二天性了。”
3、加强阅读,储备知识。 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捕捉更多别人没有发现或是很难发现的。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就看到的最多”。因此为了较好地观察事物和现象,必须具备有关的知识。一个小学生不知道蚂蚁的交流的方式,观察起来便不会注意蚂蚁细小的触角细微摆动,当知道蚂蚁辨别方向的方法,便会很自然的观察到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更能让我们的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已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简介:
吴刚(1978-),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讲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