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颜色词汇的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初探
2016年7月07日 17:16 作者:陈晓萍陈晓萍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以词汇为突破口,渗透西方的文化风俗,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助于学生拓展其思维而非简单的记忆几个字母。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颜色词汇 中西文化差异
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所以颜色词语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中西方文化差异有规划并且有效率地渗透给学生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探。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在词汇教学中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因子
牛津小学英语1AUnit10 What colour 就以What colour ? It’s…作为课文重点句型,在本单元也向学生介绍了单词red,green,blue,yellow 和brown。由于是低年级学生,以读说为主,通过色彩卡片让学生学会辨识出不同的颜色,并且纠正学生的发音。课堂上教师也会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我利用不同的水果模型教具进行展示,与Unit5 中所学的有关水果的单词串联起来,编写了一首小诗歌:“小画笔,真神奇,画得世界真美丽,苹果红,西瓜绿,红色,红色red red red,绿色,绿色green green green,香蕉套着黄果皮,黄色,黄色yellow yellow yellow 蓝天万里晴无雨,蓝色,蓝色blue blue blue 棕色brown 椰子皮,棕色,棕色brown brown brown。” 朗朗上口的诗歌很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的记忆模式。此外我与学生反复操练句型,“----What colour? ----It’s…” 并且要求学生进行Pair work,巩固句型。
牛津小学英语3AUnit2 Nice to meet you, 在词汇部分对颜色的单词更进一步拓展,共列举出black, white,red,yellow,blue,green,brown 和orange。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对部分单词熟识并且掌握,教师就可以对有关颜色的单词再进行一次延伸。我设计了一个名为“A little painter 小小画家”的活动。课堂上借助颜料,对已知颜色两两混合,调出新的颜色,并向学生介绍新单词。比如:red+blue=purple(紫色),red+yellow=orange(橙色),yellow+blue=green, black+white=grey(灰色)等等。这样的教授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此外,还可根据颜色的深浅,向学生介绍light 和dark 与不同的颜色组合可表示淡色与深色,比如:light blue 淡蓝色,dark green 深绿色。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颜色描述物体,组成词组,进行操练,从单词过渡为词组,再次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二、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形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教授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我向学生列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 白色、“Black”布莱克/ 黑色、“Brown”布朗/ 棕色、“Green” 格林/ 绿色等。此外,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以颜色为突破口,介绍中西方文化中对颜色的差异理解。
通过对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进行对比,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生了解到同样的单词因其所处文化的不同,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也大相径庭,这就是所谓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三﹑开展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寓文化差异教育于活动之中
通过颜色词汇的教学,以及对其背后文化习俗的拓展,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初步的概念与认识。我尝试着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1、结合英语节日Halloween,我要求学生制作面具, 但本次的万圣节活动有个小变化,学生所戴的面具要是中国传统的京剧脸谱。在制作面具,着色的过程中,我提问学生:为什么曹操的面具是白色的?为什么包拯的面具是黑色的?等类似的问题。回归到颜色教学,让学生思考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绪,性格等特征。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了如下的特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年第6 期
点: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 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学生积极性很高,迫切地想要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小发现与小心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回归到传统文化,将京剧脸谱的色彩与课堂教学结合,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了色彩的不同含义,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学生感觉受益匪浅。
2、利用英语兴趣班的机会,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有关颜色的成语,要求学生猜猜其中文意思。比如: black sheep(害群之马) an white elephant (昂贵又无用之物) green hand(新手) a blue Monday(情绪低沉)black and blue(遍体鳞伤)。学生大多按照字面翻译,在得知正确意思后,都觉得很有趣,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同时我要求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颜色的一些英文表达,知道最多的同学则为优胜者。类似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使得英语常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学生在这过程中互相收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帮助学生从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从而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英语。而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其含义在日常生活和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应用。如何使课堂英语教学灵动起来,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而我能做的只有不断追求,试图从简单词汇开始,寓文化于教学中,使学生易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胡文仲. 外研社英语文化辞典[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3]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苏州平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