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6年2月15日 10:39 作者:徐 云徐 云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改善与发展教学方式中,由于其新颖的教学方法而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在语文学科中,作为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表现形式的体验式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这就为学生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的作用在于,它在体验生命的同时,也有效的创造、汲取以及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时,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其有效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重在揭示教学活动、展现以及提高知识价值。因为高中语文课具有其独特性,所以说语文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必要了。就实际教学方面的情况,笔者对体验式学习做了一些尝试探究。
一、加强语言分析,深化理解
语文教学中,其基本形式就是语言文字,只有加强语文语言的分析,才能了解教材内容,从而更好的实行体验式教学,这样就会体会到文章中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可贵。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必须把握好语言的文字形式,感悟字、词、句之间的人物情感,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会理解知识的重点。
在讲解课文《再别康桥》时,教师事先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抒情,阅读文章时,要用优美的背景音乐衬托出文章的内涵。概述作者再次去英国巡游故地重游的情节,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诗中的语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词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等,把作者使用的虚实结合的手法掌握清楚,同时,根据诗意对课文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诗过程中,诗人结合现实中的景物与虚构的,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结合气氛、情感与景象,体现了以景衬情,以情生景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言语形式过程中要加强文字的剖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语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不断地想象,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二、创设情景教学,感受体会
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课堂上,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是十分奏效的。语文教师需要综合情感、诗意等方面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情感在抒发感情的同时学会感悟知识。增强自身的领悟能力。针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所收集的教学材料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带领学生思考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多面性。
在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序》中,要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通过描绘洪府集会的场景,结合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出滕王阁在秋天的美好景色。当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时,紧接着切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带着充分的遐想,在对景物描写上体会洪府集会的盛况。通过对“俯仰”的感知,从而设定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别”,“序”,“悲”与“执着”时的具体情感。
三、仔细阅读文章,感悟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体验式学习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对教材的相关文本,强化学生朗读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对文字“生情”,从读中“悟情”,这样会让学生越读越有劲,在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较大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感悟语文的内在含义,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形式之一,能让学生感悟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应加强如“一个人,出生了……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一类句段的训练,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诵,体会出作者在文字中所寄托的人生哲理以及思想感情。在课堂上,一定要带领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以及重要语段的朗诵训练,对作者所写的地坛之美予以欣赏,品味文本朴实的语言,从而体会作者透彻的生命感悟。
四、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成果
利用体验式学习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要在课文中融入学生的个人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特有潜能。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学生参加到课堂讨论环节中,把自己的文学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对话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优秀之处,教师应积极关注并进行培养,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长处,这样有助于学生与老师有效地交流情感以及学生的情感表达。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作出如下提示:结合全文结构,作者的全部活动都是围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发生,从而我们了解到文章的“文眼”,通过“文眼”我们就知道理解全文关键所在。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作者在“这几天心里” “颇不宁静”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最后表达出这样几种观点:(1)感慨现实社会的不满;(2)担心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心思;(3)薄弱的个人力量的无奈之情,(4)憧憬和追求未来的幸福生活;(5)向往我行我素的闲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