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1年3月15日 16:16 作者:论文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估计他们认为休闲娱乐的时候到来了。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上课太没劲了!”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这种想法。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的无奈到现在的思索,思考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的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得。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你才能把它解决好。经过我的不断分析和思考,我认为原因有下面几点。
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的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有关。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各种设备的维护,重大教学活动时的拍照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是一个打杂的活,工作的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
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分析。我所教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时期,小学里的课程与中学相比显得轻松而且科目也少,同时小学的课程是相对简单轻松的。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平时不做任何考核的科目上?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所以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下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
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主课老师会中途来机房要人,而更多的是上课之前就把人叫去了。我碰到好多次有的班级就来了一半的人上课,其他的都被老师叫去了,我都不知道我这个课到底该上还是让他们自己玩。如果上,没来的同学下次让他操作他会说不会;如果不上,学生纪律太差,真是左右为难。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
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和不健康的课堂现象,下面我就试着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教育论文发表网
1.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欢渡国庆的电脑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文字、段落的编辑;(3)Word的表格功能;(4)图文混排的方法;(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把这5个知识点又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修饰小报和学打印小报。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3个知识点,即:①Word的基本概念;②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③编辑文档。这3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3个更小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汇总表。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活动拉了回来。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个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例如,在讲Word的图形功能时,将此节课设计为3个小任务即(1)在原有的文档上插入一张经过修饰的图片;(2)将一段文档的标题用艺术字,以立体,带阴影效果、波浪形出现;(3)做一份宣传单。每一个任务布置、分析完成后,学生动手在机器上实践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分析完成后及时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场巩固。
整顿纪律,形式上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也要遵守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堂课老师讲的再好,如果学生不认真听,纪律很差就很难收到效果,这堂课也是不成功的课。之前我上课学生都是三三两两地走进来,一开始就给他们心理上产生松散的感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纪律就更难维持了,于是我要求学生进机房之前把队排好,等我检查完毕,再一次强调纪律后再让他们进机房,这样做下来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上课时给他多一份关注,下课后和他谈心,通过我的不断改进,现在我上课的时候明显轻松很多。
同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一直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动手试试,没做的同学要把名字记下来,这样学生就没时间再去惦记着游戏,做的好的同学进行全班表扬并展示其优秀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转为主动去学习。教育论文发表网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首先自我肯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逐步改变他们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科目的这一观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