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着眼于推动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出台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五大新兴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规划“一核三带十区”,布局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在产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当下,优质企业对于长期扎根东莞发展的渴望愈加强烈,而东莞市土地资源紧缺,当前城市用地下的工业用地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与需求。东莞市为了进一步规范产业用地的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9月创新出台了《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目的是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综合体,以高品质空间吸引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助力优质企业在东莞长久发展。
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实施的意义
用地功能更加多样化。依据《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政策内容,在城市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设“新型产业用地(M0)”中类,并定义其能够同时满足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多种功能的需求,允许建设配套用房及服务设施,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综合体,更加符合当前东莞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统筹利用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诉求。
土地的开发强度更大。土地开发需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更加科学地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空间,其空间利用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地块的容积率上。新型产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一般为3.0至,据了解,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的某一新型产业用地项目的地块容积率已经突破的5.0,达到5.9,更有效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产权分割转让的方式更加灵活。政府鼓励产业用地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新型产业用地连片或相邻用地面积50亩及以上的,允许规划为产权可分割项目。符合分割转让条件的产业用房可按幢、层、套等基本单位进行产权分割登记、销售、转让,且有条件地转让给从事生产、研发、设计等环节的工业企业或生产性服务企业。
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新型产业项目落地比以往工业项目耗时更长。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在项目落地之前,需要经过重重把关。项目的开发主体准入资格和项目效益审查需经过属地政府同意后,上报到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再由东莞市投资促进局组织专家评审会、局务会,最后还需上报市招商引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过会顺利的前提下,整个过会流程需要耗时3至5个月。个别项目还可能会受其它因素影响,用地申请耗时更长。
年度供地规模缩紧导致产业落地难。2020年9月,东莞市出台了《新型产业用地项目管理补充规定》,明确规定了“年度用地规模彭健威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1)
摘 要:近年来,东莞的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更大突破,但产业起点低、人才匮乏、核心技术短缺,产业竞争力还亟需提高。在引导高端产业、优质企业落地与公共资源配置,特别是国有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已经产生了供给矛盾。探索和完善公共政策的手段与措施,提高产业政策的落地性,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资源供给平衡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产业政策;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
实行总量控制,每年可分割的新增用地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和可分割的已出让土地转新型产业用地项目供地总规模不超过500亩。”,经调查数据显示,在《补充规定》出台之前的两年内,则2018年9月至年9月,每年新增新型产业用地规模已超过了1000亩。按照《补充规定》的要求,每年新增新型产业用地规模将缩水超过50%,供地紧张,将成为一场“小米式”的饥饿营销,这对产业运营商带来的严峻的考验以及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使产业更难落地。
过度干预经济市场运行。《补充规定》提出“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在达产验收期内,所有意向通过租赁或购买产业用房入驻的企业均须经由市、属地共同把关,经投资促进局审核后,才能进行租售活动”。在新型产业用地项目上,企业的租售行为,都要上升到市级层面把关。至此,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已经不再是一种纯市场化行为,而是彻底成为政府强力干预和把控产业用房、产业基础设施的供给。
关于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的建议
提高年度供地总量。结合东莞市土地存量以及供给需求的实情,夯实土地供应计划,在大力挖掘存量问题土地、清点盘活闲置土地等基础上,适度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考虑土地出让方式、供地时长等因素,在土地供应节奏、差别化土地入市管理等方面创新。优先保障优质产业项目、重点引进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供应。
制定产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制定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项目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鼓励和允许符合东莞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土地控制性规划、园区产业定位准入要求的产业项目落地,明确创新型产业准入具体内容。
简化入驻企业租售行为的审批流程。目前,对于意向租售新型产业用地项目产业用房的企业,须经市、属地层层把关审批,审批流程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政府需进一步提升企业入驻的审批效率,简化线下审批流程,推进线上审批服务,从每月线下集中批量审批逐步推广到即时线上审批,不断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
总而言之,目前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相关公共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促进产业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需继续在创新拓空间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从国土空间规划到土地收储、开发、盘活等“全链条”空间统筹利用改革新路径,切实解决产业落地与资源配置的供给矛盾。
参考文献
李国正.公共管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陈振明.政策政策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国正.公共政策分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谢明.公共政策分析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