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这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决定一个的创造才能,良好的思维,是成才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正如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的那样:“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分支的作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想粗谈一下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激发兴趣,发挥想象
人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它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写作兴趣,不达到“入迷”的程度是不会产生写作灵感的。因此,写作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其一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会观察了,并且观察仔细,学生作文才能有生动的可能,也才有内容的深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最怕无素材的胡乱拼凑,只有作文素材积累到一定的量,作文水平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再者,坚持课前十分钟的时文或片断朗读。由学生自选篇目轮流上台朗诵,教师也适当地介绍一些优秀篇章给学生。其好处在于:可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广泛感受社会生活,接受美的熏陶。又可促进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自信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环境、人生大舞台。第三,倡导“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情,抒真情,把学生平日的做人与作文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写无病呻吟的文章;第四,及时展现学生作文的优秀成果,或以范文的形式在班上讨论,或张贴出来,或推荐发表,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的事物的过程。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需要借助想象,文学创作更离不开想象。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其想象能力的强弱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想象能力缺乏,作文水平相对就低,甚至无法从事写作,学生想象力丰富,作文能力相对就高,并能借助想象遨游于广阔而未知的天宇,领略人世间不寻常的美丽。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便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重视思维训练 加强情感交流
作文教学还应适时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时,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维,不囿于“成规”,不满足于“共识”。要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反向思考,言人所未言。比如立意,面对“春蚕”,人们总是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立意,批判春蚕的作茧自缚,不思图变。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不能抓住一点不虑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视事物的两面性,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由已知引出未知,从而发现新事物和新理论。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从培养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而要培养这三种特征,很重要的一条是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同一个命题前,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尽量多设几个论点,尽可能挖掘事物的多义性,以扩大选择余地,这样学生便可以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论点来进行论述。也可以鼓励学生就同一事物,同一题材,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写出多种不同的主题,多种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
求同思维就是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或一种)正确的选择,其通俗的说法就是“以多趋一”。求同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概括性”、“程序性”、“比较性”这三个方面。散文写作讲究“形散神聚”,议论文写作讲究多个材料证明中心论点,这些都是求同思维在写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某种相似性的材料,让学生比较,概括,从而得出一个统摄材料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比较两篇或多篇文章,找出它们之间在结构内容、技巧等方面的相似性,并予以评析、鉴赏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主张学思结合,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也必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和教育改革新天地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上册). 九州图书、人民日报社出版
2、《创造力素质与创造方法》冯克诚、刘以林、张文珍编著. 华语教学出版
3、《谈想象作文的写作》李复安著. 语文天地1999 年第23 期第4 版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乐福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