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民主建设问题,在很多领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非常多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以来,我国基层治理领域出现了大量具有创新意义的民主制度模式,在功能上和形式上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诸多的民主政策与措施之中,协商民主实践是整体发展相对较好的,包括决策民主协商、咨询民主协商、监督民主协商、协调民主协商等。在我国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整体发展是稳步向前的。但也要注意到其中存在问题,比如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困境。笔者试图结合这个问题做研究,谈谈如今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形态、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以及化解策略,进而为整体业务推进带来帮助。
关键词:基层民主制度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
实践困境与对策探索
文/胡耀平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多次提出了要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建设的主张。2015 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及与之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协商于民和协商为民等, 努力去建设健全基层协商民主的协调及联动机制,稳步开展基层协商等政策措施。
论述都是党对基层协商民主所做出部署和新时期发展策略、对整体业务推进意义非凡。
不只是政策方面推进, 在实际业务开展中我国基层治理领域也涌现出了非常多有价值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 尤其是结合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各类市民论坛、市长信箱、社会论坛模式都是很不错做法。这类模式逐步兴起有利于提升协商民主模式效率、解决群众的问题,也有利于丰富民主模式,扩大群众参政渠道,疏导民众矛盾,促进社会向着和谐稳定来发展。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相关研究,对协商民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结合理论来给出合理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形态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 由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和基层公共事务决策模式的总集合。是为群众提供表达个人利益和合理诉求的方式, 具体模式与形态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基层决策类的协商民主。这类模式大体上就是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制定的某类政策或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结合,将协商民主引入到了公共政策和管理领域中来,进而提升整体质量以及具体的效率, 结合谈话公平公开模式来达成决策。决策模式下各类民主,主要是以听证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会议为主要的模式。听证会是基层协商民主应用最频繁、最广泛、也是最高效的模式。
第二类则主要指的是协商咨询。协商民主咨询模式下的民主, 指的是有关部门或者政府社会组织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情况,收集、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进行相关建议征集活动。咨询协商民主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政策展开的,而是比较泛泛的、结合所有的议题,咨询相关意见。咨询模式下的协商民主是在基层治理中非常常见的模式;主要包括民主恳谈会、专家咨询会、劳动恳谈会、社区论坛等模式,其中民主恳谈会是发展相对成熟和制度化的咨询模式。
第三类是基层监督模式下的协商民主。这类的协商民主主要指的是侧重于保障公众监督权的相关做法, 非常重视公民对于基层行政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履行社会职能实际监督。
比如各类政策审查会议、重大事项公示等都属于这类的模式。
政策审议会议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在创建之初主要是为了构建阳光型政府所设立的, 政府或者利益方及第三机构参与到其中、结合监督模式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论坛模式则主要是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结合公开对话的模式,拓宽民众行使权力的渠道,丰富群众执行民主监督途径,提升群众的民主意识。
第四类模式则主要是基层协调模式下的协商民主。协调模式下的协商民主,主要是对群众组织之间、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利益以及矛盾冲突所做的协调。这其中包含的利益主体主要指的是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或者公民自身组织。组织模式和运转方式,包括自由模式、非制度性模式等,大部分都是就事论事,结合事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讨论。协调模式下的协商民主,在处理利益、尤其是对立群体之间的冲突,化解相关矛盾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实践困境
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虽然为民众参与政治提供了一扇非常好的大门, 但整体的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尤其是受限于政治利益格局、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和民众政治素养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现阶段的协商民主形式实际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结合笔者研究来看,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模式下的国度倾向以及协商规范的缺失。现阶段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实践,很多都背离了民主协商的规范性,逐步向着模式化的方向转变。这是错误的。
第二个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弱势群体表达个人诉求的缺失、以及协商平等性的缺失方面。协商民主要求参与主体必须是以平等身份参加的,可以非常自由地表达意见,对于整体的结果也可以提出质疑, 这才是新时期现代社会下的协商民主制度。但在我国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群体过于强势,所以对整体格局造成了操纵性的影响,进而导致协商的平等性往往很难实现。
第三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人情感宣泄和协商理性丧失方面。协商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政府、个人、还是企事业组织,都要以理性的态度参与这个过程,否则将会导致很多问题。在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存在不理性,尤其是技术层面的理性不足, 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 使得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个人事务处理越来越技术化,所以要求政治活动参与的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但是在协商主体中还是比较广泛和复杂的,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包括很多弱势群体,他们对于自己的诉求很难进行相关的表达,大部分是结合无感来进行操作,这对于整体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个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参与冷漠和协商责任的缺失。
协商民主制度是需要全民参与的,是由政府和专家做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尤其是在利益和文化多元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才是组织和团体进步的基础。但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居民对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协商制度普遍缺乏参与感, 整体责任感也是比较缺失、整体上表现比较冷漠, 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实践中,大部分都是走过场,很多都有熟人政治圈的现象,导致了很多村民不愿意参与到公共协商之中。
三、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实践困境的解决策略
结合以上问题和理论研究来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一是做好协商民主程序的完善,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程序和制度化是相关的,有效结合是整体推进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协商民主制度发展,对于整体的公共协商机制提升, 以及效率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现阶段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很多协商民主制度的问题、存在比较多的随意性,所以必须要提升相关的完善度以及制度化,进而使得所有问题讨论有规范的保障,降低人员操作的可能性。协商民主制度化意味着公共协商的启动过程和结果落实都必须要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实践层面则必须由众多主体来参与,人员辩论以及整体的结论必须有所记录,结果的落实和监督也要足够的精细。
第二方面则是要培养民众的协商意识, 提升基层民主协商理智性。正如上文所提到那样,理性的讨论是最终得出合理结论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基层民众协商意识和整体的权责意识相对较差,法治推进的程度也不够,所以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培养民众的协商意识提升,促进基层民主协商理性化,这是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当务之急。基层党政府和相关组织,要结合信息技术以及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媒体的实力,提升相关的宣传力度,使得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认识到自己的协商民主制度重要性, 进而乐意于参加到相关的内容当中去,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做好相关任务。
第三方面则是要提升民主协商监督制度的完善度, 保障基层协商结果可以实际的落实。在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完善制度作保障。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最终实践的效率和质量,将责任权利落到实处,保证群众百姓的合法利益不会受到任何侵害。要建立相关的公示制度,对于敏感信息要及时的公示, 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力、维护他们的个人利益,在实际评估方面则要结合新时期的相关需求和地区发展的特色,改革过去传统的评估机制,抛弃错误的操作模式,提升整体监督效率。
四、结语
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结果, 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困境做处理,寻求到合理策略,是实际管理者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要做好协商民主程序的完善、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要培养民众的协商意识,提升基层民主协商理智性,是要提升民主协商监督制度的完善度, 保障基层协商结果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做好实际落实、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在新时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亚茹.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实践困境探究[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2):29-31.
[2]韦荣锋.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作用力探析[J].地方治理研究,2016,(03):20-29.
(作者简介:胡耀平,在读硕士,马克思主义方向,学校,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