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构建“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需要在明确课程内涵、特征及目标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课程的功能,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践导向;课程模式;课程改革
从目前高职课程的现状来看,面对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实践教学呼声如此高涨的同时,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实习、实训、实验课时数相应的增加了,但此时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是在传统学科体系基础上附加“实践”的形式而已,从取得的成效来看,学生简单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如果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单纯技能训练的话,不仅会使职业教育陷入狭隘的训练主义,而且与知识经济对社会人才素质的全面、复合性要求相悖。由此看来,在传统学科导向的基础上,靠简单地增加实践的学时,并未给高职课程改革带来明显的成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在此种情况下,众多学者对“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提出了质疑,但他们在把矛头指向学科模式的同时,并未给高职课程改革指明具体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些批评也没有对“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产生根本性的触动。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导向”课程模式,重构“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是指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实践任务为中心,采用建构模式展开课程内容,以实践过程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在实践情景中实施课程的模式。它融合了当前技术哲学、心理学、知识论、课程论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实践导向”课程模式与传统的“学科导向”课程模式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课程目标着眼于整体性能力的提升,即不仅包括简单的动作训练,还应含有智慧技能,解决复杂、多变情境问题的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的问题,而不是掌握系统的学科体系知识。2.课程门类划分打破原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中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课程,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及具体工作要求来划分课程。
3.课程结构的展开始于实践过程,即学生首先要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实践知识,然后再学习专业理论。实践导向的课程结构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完美结合,它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得益彰。4.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和实践过程为主体,而非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可有可无,只是实践导向的课程不再视理论知识为整个课程的核心,而是服务于实践知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只有通过实践过程才能发挥出来,因此,实践知识和实践过程在实践导向的课程中具有明显的核心地位。5.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把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实现工作本位学习与学校本位学习的整合,确立工学结合的学习观,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确定知识并组织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的职业行动获得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整体性知识。6.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摒弃传统只注重书面评价的弊端,以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的能力去进行考评,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作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而已,且所选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所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密切相关。
通过对“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特征的了解,我们明确了“学科导向”与“实践导向”是两种不同的建构思维和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摆脱“学科导向”课程的束缚,拥有并形成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它客观上要求重构“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因此,把实践导向作为高职课程的核心,把实践的理念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便成为“实践导向”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目标:整体性协调发展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确立明确的目标是进行课程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的关键所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占份额有所增加,知识经济及其对工作性质带来的变化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极大的冲击,并已越来越明显地对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认识到实践知识与技能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这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必须实现相应地改变,即从学科理论知识指向技术实践知识的获得,当然,技术实践能力包括具体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知识、技能、态度在内的整体性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实现从单纯的动作技能向解决复杂、灵活的情境问题的智慧技能转变,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向心智技能的脑力劳动转变,不仅如此,知识经济极力推崇教育的社会性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性发展。因此,高职课程的目标应是知识、技能、态度等多要素的整体性协调发展。
三、“实践导向”课程门类开发: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 “实践导向”课程的特点及高职课程目标客观上要求确立相关的课程门类并实现相应的课程功能,这既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又是影响课程实施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把高职课程划分为普通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专业课应是高职课程体系的主体。专业课程的开发可以按照工作任务的“广域”性原则建立课程开发标准,这意味着工作任务大类要宽,避免由于划分过细造成知识的零散,难以充实到课程当中去;从专业课程所要实现的功能来看,“实践导向”课程并非停留于对简单技能的操作或完成上,它着眼于未来工作的要求,超越固定化问题的解决,强调在新情境中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综合能力、整体性素质有所把握。无论是工作领域范围的宽泛性还是对专业课程所要实现的整体性功能,都是为了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为工作任务与技术知识建立联接,当然,“实践导向”的课程并不排斥学科课程,由于高职的人才培养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型、工程设计型,又有别于中职教育的操作技能型,是介于两者间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其在知识结构、技能类型和能力要求的特点决定了在专业性方面要顾及到职业岗位所需的通用技能和智慧性技能,即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意味着专业课程中允许学科课程存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专业知识服务,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可见,“实践导向”课程的本意在于:
以工作任务为逻辑开发专业课程,其中学科课程既要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又要掌控学科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结构,这是理解“实践导向”课程的关键所在。
为了促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统一,实现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实践课也应综合化即构建综合实践课程,其基本思路是:以职业岗位所需要某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训为主要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技术理论、劳动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按计划有步骤地分段进行,旨在形成关于工作任务的整体认识,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课程中,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从“见习”到“模仿再到“独立实践”,设计为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若干具体课程。 就文化课现状来看,由于目前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往往把普通文化课视为能对学生一般能力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的课程形式,并希望通过加强普通文化课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这种认识无疑使普通文化课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主体。然而,就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而言,无限扩大普通文化知识不但有碍于高职教育人才特色的彰显,而且从课程地位看,普通文化课的主体地位无形中弱化了专业课程的发展,使之成为依附于普通文化课发展的课程形式。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普通文化课的功能,绝不能夸大文化基础课的“基础性”功能,更不能从纵向的基础发展角度来理解普通文化课的重要性,而应从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把握,把普通文化知识视为与专业知识并列发展的关系,而非从属、依附关系。 四、“实践导向”课程内容的组织:项目导向
1、项目导向课程的内涵
项目导向课程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这些知识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而是根据完成一项任务即“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的需要来组织的,便于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掌握并获得工作中这些知识结构。这里所指的项目,可以理解为一个即将被解决的问题,也可视为一系列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模块,既可以指向物质产品生产领域,也可指向服务领域。从来源看,项目既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需要,也可源于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性问题。选取适当的项目工作任务是项目课程的关键。
2、项目导向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实践导向”课程的内容按照任务项目进行组织,促进了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的整合,使课程内容不再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生活情境的、孤立的知识点。由于“项目”源于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实践,使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一种学习负担,学生在项目主题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体验,突破了单纯的操作技能,在解决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手到、眼到、心到”的结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见,项目导向课程为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3、项目导向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关键
以项目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并非意味着课程内容从实践到理论的单向式建构模式,而是主张以技术实践为起点,建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互动、双促”模式,最后再重新回到实践,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关键。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建立一个互动循环模式,使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达到进一步整合。这种模式的实施要求调整现有课程内容的结构,先安排技术实践知识,包括具有典型的行动性、观察性的内容,然后再安排技术理论知识,如基本性质、基本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最后,有必要安排学科系统化知识,如原理性的知识,能对实践能力的迁移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7-36
[2]李桂霞,余爱民,钟建珍. 关于构建高职教育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12)
[3]蒋德喜.论高职院校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