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研究
2014年9月10日 14:49 作者:陆难平陆难平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黑龙江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发展水平上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此,在分析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的特点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22-02
一、引言
黑龙江省现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四十余所,这些院校为满足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这些院校在规模、质量、规格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与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教育较发达的省市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在校生数量等方面均处于低水平。这说明黑龙江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的特点
(一)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政府没有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到主流高等教育的行列中来,在政策保障上,高等职业院校难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与普通院校同等的支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事业经费以学生缴费为主,省级财政补贴为辅,由于国家投入相对较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只能采取高收费的方法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学费一般是普通本科生的1.5~2倍,这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教育事业经费的捉襟见肘,导致在办学时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少,对实验设备的更新和添置的投入不足,这样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必然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就不能有效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即“职业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就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培养出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办学特色不够鲜明,缺乏核心竞争力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输送了许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社会评价中,黑龙江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看成高等教育中的“次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被看成是“差生念”的学校,究其原因就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定位不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序列的弱势版块,必须走特色发展的道路。许多发展较好的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发挥了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在办学时强调“特色办学”和“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整体实力同这些院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想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强、做大更应强调“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即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兴校,以特色强校,提升核心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培植出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影响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学院能否较好地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设置时没考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自身的条件,在设置专业时仅仅考虑哪些专业紧俏,而不考虑院校自己的师资力量、设备条件— 22—等是否具备开设此专业的条件。二是在专业设置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是以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开设专业。这样很容易造成所设置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面小,对市场缺乏吸引力,专业会越办越窄。三是存在专业雷同现象,如多所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商务英语、英语、动画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这些院校同属于专科层次又开设了相同的专业,势必会造成学院间的生源竞争的局面。
(四)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需要的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很强,具体表现在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2%,而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31%左右、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26%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师资力量薄弱是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普遍现状,尤其是缺乏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黑龙江省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许多是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来的,许多教师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留下来的部分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对职业教育较熟悉,但学院升格后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另外,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是从高校直接招收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缺乏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发展壮大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可采取校企联合、校所合作、学校引进等渠道增加实践育人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
2.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实践能力,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应适应高职教育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既有职业性还有实践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双师型”要求教师既要具有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通过听课、评比等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夯实理论知识。
2.定期选派教师到岗位一线、科研院所挂职锻炼和学习
通过学习这些教师可以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习这些教师可以掌握行业中工艺、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动向,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聘请校外有实践操作经验和一定理论基础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
他们会带来生产一线的新方法、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等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三)合理设置专业
1.按照地区经济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必须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但要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更应以发展的眼光考虑若干年内持续的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
2.按照岗位设置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即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具有不定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时刻掌握市场的动态,要对市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设置一些职业岗位需求较大的专业,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还要善于发现新兴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围绕着新兴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
3.利用优势资源打造精品专业
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某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院校就应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大做强精品专业。
(四)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而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也要相应提升。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一是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产教、产学的合作,来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人才的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为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二是应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间可以通过教育合作协议或联合办学等方式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合作,同时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接课题,进行合作竞争,从而取得双赢的结果。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应注重发展自办企业,走企业化道路,通过企业与学校在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从而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