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楷模”,其廉政建设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学界对周恩来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价值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进一步深化了对周恩来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主要探讨周恩来学生时代的对官场腐败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倡导廉洁政治建设的主要观点。
周恩来廉政建设思想萌芽于1913年8月至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作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周恩来以其济民救国的志向,犀利独到的见解和品学兼优的成绩,为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目称为“宰相之才”。在这一时期撰写的作文、论文、日记、通讯、书信、诗词中,周恩来对北洋军阀黑暗腐败的统治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对腐败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原因、政治危害、解决办法进行了剖析,对廉洁政府建设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标志着其廉政建设思想的萌芽。
抨击社会奢靡之风
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1916年,袁世凯复辟称帝,日本与其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刚刚建立的中华民国危如累卵,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各路军阀肆无忌惮地掠夺初入共和的国家资源,疯狂搜刮民财,过着妻妾成群、花天酒地的生活,贿赂公行,腐败问题尤为突出。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周恩来在早期学生时代写下的撰写了《试论奢靡二说》一文,对追求奢靡淫逸之风进行了猛烈的揭露与批判,中认为“夫奢靡,习性之恶者。然而施之于文化进步之国,则其因生活程度之高,虽奢靡不得谓之奢靡矣。至若吾国,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虽欲与世界诸强同其步趋,亦将谓之为奢靡。”奢靡的生活是恶劣的习性,但在文化先进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本身就位于很高的程度,虽然不去刻意奢侈的生活,但相对之下就是奢靡了。反过来看我们国家,文化发展落后,生活水平低下,整个国家都陷入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人人难以正常生活。如果仍要追求于发达国家相同的生活水平,那就足以被称为奢靡了。他指出,受封建传统文化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政府和领导始终没有意识到革命的任务所在,始终追求着自身的利益与权力,而从不考虑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蚀,挽救国家于危乱之中,救济民众于水火之中,以致于政治昏暗腐败。国民性的弱点也在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不思改革聂大川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学生时代的周恩来以犀利的笔墨揭露官场腐败现象,斥责官员贪婪之习,抨击社会奢靡之风,倡导重教兴业,呼吁廉洁政治,集中体现了周恩来学生时代的廉政观。
关键词:周恩来;学生时代;廉政观
作者简介:聂大川(1997-)陕西西安市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求发展,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政府只讲表面的堂皇,并且自私自利不惜破坏公众的利益,这些缺陷都需要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克服,才能改变政治腐败的现状。
周恩来进一步探讨了当时中国经济状况与政治腐败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黄金时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壮大,但落后的生产力仍远远无法满足地主军阀、资产阶级的需要,并且不断加深着从上到下的根源性腐败,国民经济水平距离欧美、日本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却梦想与西方一样过着同样的生活,这本身既是错误的也是无法实现的。而这腐败的经济也无法脱离责任,而这种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自然也对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盖习久成性,奢靡本属习惯,及今则无所谓习矣,性焉而已。”,习惯相沿既久终会影响自身性质,奢靡本来是一种习惯,随着时间与发展也就不再是习惯了,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性质了。虽然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也逐渐从少数社会精英中逐渐扩散传播到人民大众视野之中,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封建思想无法短时间内破除,腐朽的观念依然腐蚀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这使得国民性难以得到发展与进步,不论是人民还是资产阶级仍在落后的文化观念笼罩之下,自然让贪污腐败获得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周恩来指出当时中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自身经济、强大自身经济实力,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僵硬的模仿西方列强的奢靡生活。不断加强实业经济的发展,振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水平,而不是加大对工人的压榨或官商勾结来为自身获取利益。提高文化水平,发展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不是文化发展倒退回到封建时代。
斥责官员贪婪之习
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官场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国家饱受摧残,人民生活困苦,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各级官员沿袭清朝官场贿赂公行之,仿效西方上流社会追求奢华的生活之风,导致整个中国社会风气萎靡,毫无生气。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的学生周恩来对这种官场风气和社会现状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周恩来他借古喻今,在读杜牧之《阿房宫赋》感言中写到:“设使始皇不矜其功,不虐其民,布德仁施,绥夷化外,则万世之业可成。”
假设秦始皇不去歌颂自己的功绩,不施以暴政对待人民大众,而选择休养生息,以德政治理国家,与周边邻国交好,那么一定能够发展数世之久。以德政、休养生息的政策会使国家产生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完善在战乱中被摧毁的国家根基与基础,使发展道路更为稳固。而不是一味赞扬自身的丰功伟绩,克扣人民大众的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消耗大量民财国力,使得国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形成了奢靡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各级官员以及人民大众的心理,导致产生过重的私欲,过于注重自身财富的多少以及功绩的颂扬,不再关注民生发展与国家整体财富。
周恩来主张应用正确的适时的政策管理国家与各级机构,自上而下的加强政府官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将民财国力发挥在合适以及需要的位置,让饱受摧残的国家得到喘息,完善基础设施,使人民大众不再流离失所、无法回归正常生活。而不是开动各种舆论工具一味的歌颂和赞扬政府自身,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浪费国家资源。他批评当时的政府官员只重视自身权力、私欲和财富的增长甚至膨胀,以致于形成奢靡的社会风气。
揭露官场腐败现象
绝对的权力所带来的也是绝对的腐败,袁世凯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带头贪腐,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遭到破坏,各级官员纷纷跟随上行下效,放任其腐败不断滋生,政治的腐败性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扩散开来。周恩来认为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那些位高权重的当政者和缺乏监督的权力行使者。他在书曾涤生《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后中写道,“愈尊而爵愈崇者,虽暴弗彰,虽恶弥隐,骄奢放浪。”越是尊贵和爵位崇高的人,虽然暴戾但不会表现的明显,虽然恶毒但隐藏之深,骄横奢侈。“清而谦者,一县因之而醇厚;骄而暗者,一县随之以狡诈。”清廉而又谦虚的人,整个城市会因为这样的管理者而民风醇厚;骄奢而又黑暗的人,整个城市会产生狡诈的恶风。权力若是不加以约束和管理,放任自由或缺少监督者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只会导致腐败行为逐渐产生和愈加严重。人民群众没有监督的权利,自然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此时更加需要国家领导人的监督与管理,若是领导人带头贪腐,也自然无法改变奢靡的现状。
在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将权力重新集中到一人之身,并且对自身和下属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在各级权力失去了限制之后,更是放任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在对官吏的选择与任免中也是任由自身喜好,而不去关注官吏自身的品质与素养,使得整个政府乌烟瘴气。周恩来在揭露政治腐败及其根源的基础上,强烈呼吁不应放任权力的自由,应加以约束,不论是适时的监督制度还是给与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都会对原本混乱的政府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让贪污腐败无法继续滋生与发展,他认为政府领导人本身的品德和修养也会影响整个官场各级官员的品德和修养,因此对政府行使监督权的首要任务是应加强对最高当政者的监督约束,不能回归到封建王朝的惟朕独尊的君主专制制度。而在官吏的选择与任免上,也应使用严格的选拔制度,不能随意任用,使无才者执政,有才者无法施展抱负。
倡导国家重教兴业
如何治理官场贪腐之风、如何改变社会奢靡之习、如何教导民众谋利之道,成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之后各界爱国人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一方面尤其注重民生问题,他早期的廉洁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主张教民、养民和富民。在《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欤》一文中,周恩来说道:“人民谋利之不臧,秉政生财之乏术。”“言利则德不足以副之,言义则民穷足以困之。”“民德民生,双峰并峙,两利皆举。
一则崇尚教育,涤除恶习,使国民之德性日益张,而达于尧天舜日之境;一则振兴实业,厚培民生,使国民无不恒之产,国家有仓廩之余,而隆比欧美。”人民用不正确的方法谋取利益,没有正确的方法执政或赚取财富。注重利益就会失去德行的满足,注重道德就会被困在贫穷的牢笼里。人民群众的道德与生活,两者缺一不可,均需得到相应的发展,一是发展教育,去除恶习,使人民群众的德行日益提高,而达到品德高尚的社会;二是发展实业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得实业经济发展有所富余,国家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才能媲美欧美国家。
周恩来强调,我们不应只在意自己的利益,应将集体利益放置在个人利益之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首先注重集体利益,发展也自然更加稳固和迅速。若想改变奢靡现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剔除腐朽的封建文化,祛除恶习及其负面影响,改变奢靡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才能发展成为品德高尚的文明昌盛的国家。同时也要发展实业经济,注重改善民生,使得国家的资源充沛,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所需。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革除贪污腐败现象,建立廉洁政府。
周恩来从国家、社会、个人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了刨析,以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方式,在北洋军阀的压迫统治的时代,这也无不体现出他敢于揭露、勇于批判的精神和德法并重、注重教化等优秀廉政思想,而这些构成了周恩来的早期廉政观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周恩来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南开大学编.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